第412章 诸葛叔侄_我,刘辩,三兴汉室
帝皇书 > 我,刘辩,三兴汉室 > 第412章 诸葛叔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2章 诸葛叔侄

  面对民怨,有人选择冷眼旁观,有人想要趁机牟利,但也有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。

  诸葛玄来得很突然。

  即便他刚刚抵达雒阳就被安排了住处,两股也因为连日骑马而被磨的生疼,让他动都不敢动,但他望着陌生的房间,仍觉得是在做梦。

  “叔父!”

  听到两声整齐的呼唤,诸葛玄初时还以为自己在做梦——在兄长故去后,无子的他早就将兄长的儿女视若己出。

  叔侄三人相见,少不得一阵叙旧。

  也分享些对方不在时各自的生活。

  说话间,诸葛玄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,连忙问道:“还有尚公主一事……信上语焉不详,我也不敢在信上多问,免得信件遗失惹祸……但现在究竟是何种情况?”

  诸葛玄问完,却见一向大方的诸葛亮竟红了脸,立刻便明白了究竟是何种情况了。

  他赞道:“不愧吾家麒麟儿!”

  汉家因为最近几代皇帝的历史遗留问题,导致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成年的封号公主了。

  公主都无,更不要说主婿了。

  在汉家,主婿不仅不会因为尚公主而仕途无望,还会因为公主的亲戚关系,更容易获得重用。

  唯一所虑的便是某些公主作风过于彪悍,夫妻感情一旦不和谐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  但诸葛玄满意地望着诸葛亮,他并不担心会出现这样的事。

  ……

  诸葛瑾与诸葛亮瞧出诸葛玄在道路中积攒的疲惫,他们并未耽误后者多少时间,而是在交待了各自安稳向好的近况后便告辞离开,留下诸葛玄安心休憩。

  毕竟,诸葛玄一路奔波来到这里,可不是为了与人叙旧的。

  次日,在美美地睡了一觉之后,诸葛玄在一个小吏的引领下到了一处宽敞的大堂。

  入眼的多是故人。

  曾经与他一同在王睿处效力、后来在他以别驾代行刺史权期间助力良多的南阳名士邓羲。

  曾经作为太尉使者前来巡查的赵昱。

  曾经为一县之长的张仲景。

  曾经……

  然后——“马公!”

  听到身后不远处传来的拜见声,诸葛玄赶紧回头,与众人一起拜见当初主持了灾民迁徙的马日磾。

  “不必多礼!一切照旧,各自忙去吧……今日新到的诸君留下……”

  下一秒,诸葛玄就看到大堂之内人员流动,忙碌而和谐。

  如他这般站在大堂中间还有四个人。

  其中只有一个诸葛玄认识的,零陵县令黄盖,就是不知他现在是否还是县令。

  马日磾掏出名册点检完后,便带着五人来到了一处巨大木盘旁,在木盘之上,堆着不同颜色的沙子。

  诸葛玄略一思量,便明白了上面应是山峦、道路与河流。而其上还有各种旗帜,多个颜色。

  马日磾说道:“此乃沙盘,诸君且看,我汉家十三州泰半在此之上。”

  “诸君都是参与过当初荆南移民安置之人,我就不复多言了。今岁北方之旱情,牵扯甚广,多地有饥荒之患。”

  “值此时刻,南粮北运运力不足,正该效仿当初迁民南下。扬荆二州有故安东将军与现安南将军近些年打下的基础,足矣安置。”

  “迁徙百姓所涉事务繁杂,粮秣、草药、道中周转之所……皆不可懈怠。”

  “我对诸君各有安排——诸葛玄、黄盖,汝二人便去分别协助计算兖州、荆州两州各须迁徙、安置多少户,分别去我左手边第三间、第六间房,其上有标识,到了便知……”

  诸葛玄拱了拱手,便朝着马日磾所说的方向走去,的确很好找,房间门口便写着兖州的牌子。

  他刚来到房间门前,正要开口,却听里面一個胡子都没蓄的年轻人问道:“新来的?”

  “正好,先把这两堆户籍整理了,就仿照这样的样式……没问题吧?若有不解,抓个人直接问就好!”

  诸葛玄茫然地接过面前之人递来的东西,又在对方指示下寻了个没人的座位。

  他正好去取旁边的支踵,却又听年轻人说道:“刚从别处快马过来吧?不用在意这些虚礼,随意坐就好。”

  诸葛玄感受到自己每动一下两股给出的反馈,又见房间内的其他人坐姿都很随意,他也就从善如流了。

  “渴了有蜜水、清水,饿了有糕点,累了也能去后面稍作休憩……唔,应该没有别的事了,有事再找我。”

  眼见着面前之人离开,诸葛玄忙问道:“还不知君姓甚名谁?”

  “郭嘉郭奉孝。”

  诸葛玄随意坐下,拿着郭嘉给出的模板思索着郭嘉的要求,纵览一遍后发现对他来说倒也不算难。

  ——就是马日磾所说的根据各地人口和府库存粮的不同,估算出需要迁徙的人口数量。

  这是最初的准备工作。

  他深吸了一口气,埋头于案牍之中。

 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,诸葛玄忽然觉察到桌案前站了一个人,一抬头,发现正是郭嘉。

  “到饭点了……此处人多,各类文书也多,不宜送饭至此,跟我来吧!”

  诸葛玄这时才意识到他已经忙碌了这么久。

  路上,他在与郭嘉的攀谈中才知道后者乃是尚书台的尚书郎,被临时借调过来。

  但他能主管兖州之事,并安排的井井有条,起码诸葛玄刚一来就能很好地投入工作,可见其能。

  不过……诸葛玄想着——吾侄孔明有三公之资,绝不逊他!

  当晚,忙碌了一天的诸葛玄回到住处,刚来到门前便发现里面的火烛亮着,他没打招呼便走了进去,房间内已经被熏了驱蚊的香,望着正在里面忙碌的诸葛瑾和诸葛亮,诸葛玄心头一暖。

  这时,两人也终于发现了诸葛玄。

  诸葛瑾忙道:“叔父,热水已经备好了,可先去解解乏。”

  诸葛玄欣慰地听从着安排。

  等到诸葛玄收拾停当,诸葛瑾说道:“叔父,如今要南迁百姓,国家正是用人之际,我想如叔父一般投身其中!”

  诸葛瑾来太学的时间毕竟还短,只来得及通一经,这份资历显然是不够的。

  他本以为诸葛玄可能会反对,最好的情况也得犹豫一下,却不曾想他话一出口,便听诸葛玄说道:“想去,那就去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hs9.cc。帝皇书手机版:https://m.dh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